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天气: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包氏遗风今犹在 清廉家风代代传

发布时间: 2021-02-23          来源: 县纪委县监委

  横樟村坐落在松阳县南部群山怀抱的谷地中,距县城18公里,这个外表普通的村落看起来并不显眼,但是由于村民大多姓包,而且是北宋著名的清官典范包拯的后裔,于是变得与众不同。

图片1.png

  古村横樟村容村貌

  走进横樟村,你会发现整个村落就似一座微缩版的城池。群山如同城墙,水口形成城门,两溪在村中交汇,村子被溪流划分为三个区块,道路随着溪流转动,将村落扭结在一起。屋后是山,屋前是水,横樟人享受着山水恩泽,既有山野气象,又见小桥流水;稳重中不失灵气,古雅中不乏清秀。目前,该村尚存文物古迹20多处,古道、古桥、牌坊、古银矿洞、摩崖石刻等保存完整;传统建筑群古朴自然、原汁原味,从宋元明清到民国一应俱全。

  始迁祖包仁,包拯的第5代孙。他延续着祖先包拯的刚正不阿的个性,在担任大理寺右评寺时秉公执法,将不少权贵送进了牢狱,也纠正了不少冤案错案,他的铁面无私得罪了不少权贵。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为躲避政敌攻击、报复,包仁致仕后自兰溪迁到了松阳蟾湖(今大东坝镇蛤湖);明朝末年,包仁第十七世孙包继昱再迁到了松阳横樟村。从合肥到兰溪,再到蟾湖,最后到达横樟,这支包氏南迁的脚步停顿了下来,一个宗族从此闭关潜心修养。

  继包仁之后,横樟包氏祖先亦是“富庶繁衍,仕宦不绝”。 当今包氏后人还有说起横樟村曾一年出现过十八顶戴(秀才以上)。此事真假尚且不论,但横樟包氏祖先确实人才辈出。“两代翰林,芳名播于凤阁;四世进士,雅望溯自蟾湖”包氏宗祠里的这一副楹联就是最好的证明。短短66年间四代进士两代翰林,达到了族人科举最为辉煌的顶点,一时传为佳话。此后,包氏族人好像得到了祖先的佑护,科举和仕途依旧风生水起,八百年来功名加身者比比皆是,仅该村历代出了进士4人、举人4人,贡生19人,国学生和秀才59人。如今在村里还能看到好多“捷报”的历史痕迹,这就是最有力的“荣誉证书”。 可见,横樟村就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耕读之风盛行久远。

思廉堂3.jpg

  《思廉堂》廉政文化馆

  横樟村聚族而居,在宗法社会里,必须以严格的族规家训治家。“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区区37个字的包拯家训,成为一条牢不可破的铁律,深入包氏子孙的骨血,深植灵魂,世代沿袭,成为包氏子孙的座右铭、处事的法宝和行为准则,不折不扣地执行着。

图片2.png

  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陈亮赠后辈包仁墨宝“翰墨流芳”

  横樟包氏历代出仕官员44人,虽然职位差距悬殊,任职的地域不同,时间相距遥远,经历也相当驳杂,但他们谨记包氏族规,恪守家训,秉承包拯精神无一贪腐,堪称廉政文化的典范。从事耕读、教书、经商等各行各业的包公后人也牢牢遵守“廉”这一核心价值观,他们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他们乐善好施,造福乡里,共同书写出一项800年的清廉记录。

图片3.png

  横樟村舞龙是欢度春节的特有仪式

  坐落于村落正中央的包氏宗祠里,悬挂着11块古牌匾,10幅古楹联抱柱而立,遒劲的字迹布满宗祠。“孝肃遗芳”匾高悬正中,此匾为包氏后人追思远祖龙图阁学士包拯而立。不言而喻,“孝肃”是包公做人的根本,也是包氏治家的核心思想,它如巨镜一般照耀着后世子孙,简明扼要地教导他们怎么做人。每年的正月初五或初六,横樟村都要按照祖制举办盛大的祭祖仪式,场面隆重庄严,从这里迁徙出去的包公后裔,很多人都会回来祭祖。一方面他们延续着尊祖敬宗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依旧在传扬着包公的遗嘱,在祖先的遗像前,告诉祖先,告诉自己,不忘祖训和家规。

横樟村全景图.png

  横樟村航拍全景图

  时光在流转,岁月剥离了历史的印迹。包氏后人一边享受祖先们营造的风水和山水,一边创造着属于他们这代人的辉煌。

(丽水市纪委市监委)


网站地图 | 网站管理 | 关于我们 | 帮助指南 | 隐私安全

版权所有(C)2006武义县纪委.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31906号-1

电话:(0579)87663363    传真:(0579)87671672    E-mail:clearwater@wylz.gov.cn

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5.5或以上

浙公网安备 330723021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