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六大举措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花卉苗木、茶叶、高山蔬菜等十二条农业产业带的建设,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农业品牌创建。2005五全县实现农业产值9.58亿元。稳定高山蔬菜面积3.1万亩,发展大棚蔬菜面积1800亩。花卉苗木年产值1105万元。茶园面积11万亩,其中有机茶领证面积2.03万亩。茶叶总产量7100吨,产值 2.28亿元。 “武阳春雨”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旅游名茶”。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26家总产值达4.8亿元,出口创汇1700万元。以“武义温泉”和“郭洞生态游”为龙头,大力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2005年全年接待旅客57.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03亿元。
二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巩固经济基础。以农民愿望、企业需要、促进就业为宗旨,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加大劳动力培训的工作力度。2005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4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957人。扶持做大做强来料加工业,经过近四年的扶持发展,我县的来料加工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已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格局,2005年共实现来料加工收入1.2亿元,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1.4万余人。引导农民外出经商办超市,现在有1.1万名山区农民在苏南等发达地区经商,开办的超市超过2600多家,创收4.1亿元,形成了“武义超市现象”。2005年人均农民纯收入4340元,比上年增长10.8%。
三是加快村庄整治力度,改变村容村貌。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整治进度,把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有机结合等措施的落实,村庄整治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全年投入村庄整治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已累计对124村庄进行整治,全县有76个村通过县级村庄整治考核。其中,杨岸村等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官田村等13个村被命名为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四是深化村务公开工作,促进管理民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白洋街道后陈村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推开,到二○○五年上半年全县554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村务公开、村务管理两项制度,选举产生监督机构监委会或监督小组。县里组织对全县各行政村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监委会主任共1700多人进行轮训,县委县政府对“两制度一监督”的落实情况组织人员对全县的553个行政村(社区)进行了逐一检查,进一步深化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抽查统计显示,2005年全年村级招待费比上一年平均下降40%左右;反映村干部问题的信访量同比下降32%,越级访、集体访大幅减少。
五是落实各项保障制度,建设和谐武义。扎实推进社保工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实地农民的生活保障。2005年全县落实低保对象4816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率100%;全县共有25.7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37%。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0403人,发放养老金1291人;被征地农民参保2139人,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721人。
六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发展平台。加大支农的资金投入力度,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系列工程,与“十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紧密配套,稳步推进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乡村康庄工程、农民饮用水、千库保安和清理河道、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配套设施建设。2005年,全县投入农业扶持资金2.03亿元。2005年完成通村公路,411.6公里,累计完成通村公路921公里,全县543个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96%。修复42座病险水库山塘水库,完成45个村的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和完善了19519人的饮水条件,清理武义江14.62公里河道疏浚。
这些措施的实施,改善了农村现状,涌现出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活舒适,管理民主的农村社区。
2006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