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七套《基层瞭望》介绍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节目文字材料
节目人物
骆瑞生:武义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秋华:武义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
章明政:白洋街道党委书记
徐向阳:白洋街道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胡文法:后陈村党支部书记
陈忠武:后陈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张舍南: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陈华寿:后陈村村民代表
陈金茂:后陈村报帐员
金子秋:白洋街道万石院村原党支部书记
解说:村两委干部缺乏监督,目无组织法纪,连续多人侵吞集体财产,村民怨声载道,束手无策,只能连连上告。应该如何解决后陈村长期遗留下来的问题,请您收看本期《基层瞭望》栏目播出的“村务管理的一剂‘猛药’”。
主持人:目前我国的村级管理体制是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组成的,然而在浙江省武义县白洋街道的后陈村,却多了一个权力机构,叫做“村务监督委员会”。它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并列,其成员由村民代表直接选举产生,行使监督村务的权利。村民们都说,监委会的成立对于当地的村务管理来说无异于下了一剂猛药,而且药效还十分的明显。那么,为什么后陈村要建立这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呢”?当初村务工作的问题又出在哪里?让我们到后陈村去看一看。
解说:后陈村属于浙江省武义县的白洋街道办事处。近年来,村民与村两委关系紧张,上访事件接二连三,村干部屡屡落马,就在我们来到后陈村调查“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情况时,刚一到后陈村就看到村干部和村民在争论。他们在争论什么呢?
后陈村村民1:为什么我这里要20米,我这里又不是广场。就我一户人家要拆掉,要是统统都20米,我一分钱不要都会拆掉。
后陈村村民2:那是不可能拆的,没地方住啊。
后陈村村民3:我这儿是以前就已经建了的,又不是刚建的,现在从这儿修路,要我拆掉,不合理。
解说:我们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村里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村中心路面临改造,这,可是村里的大事儿,因为许多户村民都涉及到拆迁的问题。大伙对拆迁各有各的意见,村干部听取村民的意见,自然会遇到许多尖锐的矛盾。我们发现,除了村两委干部,监委会主任张舍南也在走家串户,了解情况。按正常的情况讲,这本应该是村两委的工作,监委会为什么要参与呢?
张舍南:作为监委会来说,是要站在老百姓利益这边的,我们不是什么干部,我们是村两委和村民间的桥梁。
解说:了解到村民们对建设村中心路的各种意见后,张舍南便把这些意见带到了村两委会议上,要求村两委召开听证会。全村听证大会定于第二天早晨8:30开始。可是8点钟不到,村民们就纷纷来到了会场。
记者:你过来干什么来了?
后陈村村民4:来开会呀。
后陈村记者:村庄整治和你有关系吗?
陈华寿: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是关系到村貌的事情。
解说:会议还没有开始,就有人散布不满情绪。
后陈村村民5:开什么会,多修路就要拆迁,我们对这事不满意。
后陈村村民6:修什么路,我家门口的水沟都被堵上了,下雨天就像发大水。
解说:会上,村支书胡文法详细介绍了拆迁安置办法。一些村民反对情绪越加强烈,看来,村民对修路的确有不少意见,听起来,反对的意见还十分强烈。
胡文法:我要求到会人员就今天的会议内容,进行讨论,发表意见。最好不要吵架。
后陈村村民7:要安排我住房,我就同意拆。
胡文法:这一点请放心,我们的办法是安置老人公寓。
后陈村村民8:村民搭建的违章建筑,很不好看,要清理掉。
后陈村村民9:我的老宅,村里就这么一栋,情况特殊,能不能保留?
解说:大家七嘴八舌,纷纷发表意见,最终,监委会的张舍南综合了大家的想法,代表全体村民发言并表了态。
张舍南:大家所发表的意见,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
解说:听证后,张舍南了解到有不少村民对拆迁心存疑虑,没来参加听证会。为此,他又多次走访未到会的村民,跟他们交流情况,尽量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后陈村村民10:拆到了我同意拆。
后陈村村民11:大家都拆的话,就拆吧。
后陈村村民1:免费都要拆,我是很上进的,也希望我们后陈村建得好啊。
解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舍南等人的努力下,那些对拆迁工作意见强烈的村民,渐渐地明白了村两委修建中心路的初衷,统一了认识,同意修建村中心路,这样,村中心路的修建才真正可以开始了。
主持人:我们看到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一方面代表村民参与了决策,另一方面还成为了村民的代言人。按照村民的意见,每次村里的大小工程都要公开招投标,这次也不例外。为了节省开支,村庄改造、建设所需的建材都由村里统一采购。这件事成了村民关注的焦点,你想啊,花上百万去采购建材,一旦价格有了水份,出入可就大了。村民们把监督的执行力都集中到村务监督委员会身上了,那么,监委会又是怎样实行监督的呢?让我们也去监督一下。
解说:村中心路建设终于开工了,下一步就是组织采购建材。后陈村规定每次采购不论数额多少,都必须采购小组前去。采购小组由村建设项目负责人、村民代表、监委会成员组成,缺一不可。
陈华寿:现在都是私人做生意,为了防止私人有回扣,我们都是几个人去,每次不得少于三人。
解说:既然这么重视采购小组的人员组成,让我们看看他们的采购过程。在召集了采购小组的成员后,他们来到建材市场采购水泥。
建材经销商1:他们要货比三家后,还要问价格,哪里便宜,他们就到哪里去买。
建材经销商2:每次都是一伙人,每家都要去问过价格,哪家价格最低,他们就到哪里买。
解说:在建材市场,他们一家一家地讨价还价,每到一家,张舍南都详细记下水泥的厂家、价格,以便对比。两小时后,一行三人还在不停地问价,比较。最后,经过小组成员商定,有一家价格为238元每吨,不仅质优价低,还承诺送货上门。其实,像这样的采购,自监委会成立后就早有先例,这种集体采购法,不但让村民们放心,村干部也非常满意。
陈忠武:村干部自行去买肯定不行的,为什么?村干部去买,就是再便宜,群众还是有意见,因为没有体现公开化。
解说:陈忠武告诉我们,在成立村监委会前,村干部做事儿,村民们说村干部一定得了好处,不做事儿,村民们又说村干部无能。有了村民自己选出来的监督员,村干部在监督下办事儿,村民也不说闲话了,在某种程度上也算保护了干部。这次建设村中心路工程,买回了优质水泥,但监委会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监委会成员还要对村报帐员的发票进行审核,没有监委会的签字,发票就不能报销。
陈金茂:我这个帐做好以后,通知监委会主任,召集监委会成员核实帐目,看是否符合我们的规定,如果符合规定就签字盖章,如果不符合就退回村两委。
张舍南:水泥的数量和价格,和我们采购时掌握的是相符,说明他们干部没有搞鬼。
解说:水泥从购买到报销,监委会都进行了监督,在使用上还要监督,每天早晚,张舍南与村民代表陈华寿都要到施工现场清点数量。
陈华寿:晚上收工,剩多少水泥,要清点数量,早上去先要清点数量,再让开工。
主持人:再有一个月,村中心路工程就将全部结束了,张舍南告诉我们说,他们还将参加验收工作,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这样一来,从村里的决策、实施,到项目验收,监委会就实现了全过程的监督。据后陈村监委会统计,监委会成立以来,村里增收节支达20多万元。村民们说“有这样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我们就放心了”。村民们是乐了,可凭空设计这么一个机构事无巨细地监督村两委的工作,村两委的态度又如何呢?干部们是觉得被束缚了手脚,还是觉得应当接受监督,当初县里又为何在后陈村设立监委会这个监督机构呢?这个还得从后陈村的上一任村支书说起。
解说:画面右侧的这个人叫陈昌友,曾是后陈村上任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村民们上访不断。
后陈村村民12:财务不公开呀。
后陈村村民13:把公家的钱拿进自己腰包。
后陈村村民14:前任书记就是把钞票贪污了。
解说:因为缺乏监督,村里大小事儿都是陈昌友一个人说了算,他还曾多次利用职务之便受贿。后陈村砂场,每年为村里增收近20万元,2002年6月,一位承包人找到陈昌友,要承包砂场,价格是每个砂场每年三万元,他开始不同意,后来,当对方贿送15000元现金时,他便欣然应允。后来,因为砂场复垦问题,事情败露,知情村民将其违纪材料送到县纪委。
陈秋华:被我们县纪委处以开除党籍处分,在处分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很心痛,因为他担任村主要领导有七年了,是受党培养多年的老干部,为村里也做了大量的事情,做了许多好事实事。但是在党纪面前,也不能以功代过,所以还是进行了处理。
解说:像陈昌友这样因经济问题受到查处的村支书,仅白洋街道2003年一年就查处了5名,4名被开除党籍,1名被判刑。
他叫金子秋,原白洋街道万院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因无经手人,无审核人,自批自领报销招待费5千多元,被撤销职务。为什么他会犯这个错误呢?村民们说,这跟当时村委会主任身兼数职有直接关系。
万石院村村民1:他又是村长,又是会计,又是经济保管员。
万石院村村民2:自领自批就可以把钱拿走。
万石院村村民3:他把钱拿出去,村两委都不知道。
解说:在这种情况下,朱红星挪用集体资金1万多元,供个人开支,长达15个月。2003年3月,他又未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擅自用集体资金,以个人名义向县人寿公司投保12万元,本以为不会被人发现,村民们会永远蒙在鼓里。可是谁料到,一次村民们上县里办事时,无意中听人寿公司的人说漏了此事。
万石院村村民1:村民知道了不同意,到县里上访。
解说:村民们将此事告到了白洋街道,村主任朱红星,书记金子秋先后被撤职,这让白洋街道、县纪委感到震惊。
章明政:到了出了问题,群众上访,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徐向阳:占了我们主要村领导的10%,比例非常大,我们感到代价惨重。
骆瑞生:我们在反思这个问题,到底问题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村务公开搞了八年,老百姓对公开栏的真实性、客观性持怀疑态度,而且来信来访频繁。
解说: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武义县立即组织了调研组,调查中他们发现,村干部出了问题,村民们都是选出自己信任的村民到上级信访,这启发了他们。
主持人:村民们有组织地上访,给了骆瑞生改革的灵感,与其出了事儿,使村民不断到处上访,不如从村民中选出监督人员来监督村干部的所作所为,从源头抓起,就避免了此类事件的发生。经过反复研究,一个崭新的权力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第一次出现在浙江的农村。这个机构与党支部、村委会并列,有其明确的权力、责任和管理条款。监委会的成员不能是村两委成员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近亲属。试点工作一开展,很快就在县里炸开了锅,怎样来处理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呢?成立监委会是否违反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设立监委会会不会增加村里的管理成本呢?
解说:我们了解到,后陈村监委会成立半年来,为村里增收节支20多万元,为村里办了这么多事儿,节省了大笔开支,您此时也许会问,作为监委会成员,他们自己拿多少呢?
张舍南:工资是有一点点的,就是按实工实计,每天20元。
解说:在后陈村的村务公开栏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监委会主任每年工资补助480元,监委会委员每人每年补助360元,后陈村监委会全年收入不超过5000元,这和他们半年增收节支的20多万元比起来,已经微不足道了。
张舍南:钱是小意思了,我们就是要把村里的工作和村民利益搞好一点,这也是我们监委会3个人的心愿。
胡文法: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么多的工程,但我现在可以说,群众一点意见都没有,比较平静。
解说:那么成立监委会是否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因为该法律中没有明确界定监委会的概念。
骆瑞生:村一级本身的机构定位,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老百姓有这样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有这样一个组织来保证他们的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我们认为,这是不同法律相抵触的。
解说:后陈村刚刚上任一年的村支书胡文法,又是怎么看待这个新生的监督村两委的监督机构呢?
胡文法:实际上,有分工,权利有制衡,有协调,只要协调得好,我想不会影响党支部的决策和村委会工作的实施。
解说: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找到了曾经因违纪被查处的村干部陈昌友,希望了解他对监委会的看法,但他拒绝了我们的采访。不过,他对县纪委的同志说出了心里话。
陈秋华:他认为,如果当时有这个制度,有这个监督机构的话,他就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他希望这项制度能坚持下去,更好地为老百姓谋利益,更好地保护后面的村干部。
解说:已经下马的村干部发表了对这个监督机构的意见。
记者:如果你当书记时有监委会的话,你会如何?
金子秋:那我也不会犯这个错误。就是不给报销,我也会把工作搞好,也肯定犯不了这个错误。这肯定是有好处,不管对哪个干部都有好处。
解说:当我们即将结束采访时,整个后陈村处于一种正常、有序的状态,村中心路在正常地建设,村两委干部在谋划下一步的工作。我们原以为监委会的成员可以休息一段了,但张舍南等人又忙开了,我们问他“啥时候才能休息?”时,张舍南笑笑说在农村基层,不管事情大小,出了问题,就是大事儿,在事情没出现之前,走农户,访民情,防微杜渐,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看来,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工作是没有消停的时候了,因为村民需要他们,村两委的工作更离不开他们的监督与支持。
主持人:长期以来,人们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来概括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选举是基础,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已有70多万个村委会和近6亿农村选民卷入了架构基层民主的大潮。然而,基层民主架构的一元化导致了村干部一旦当选,那就是大权在握,一些人自然就不受约束了,村民们也很少真正参与到决策当中去。目前我国的基层民主发展进程已经从选举建设进入到了权力制衡的新阶段。浙江省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可以说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一种尝试。其结果充分表明,它在试验地进一步完善了村级民主监督制度,这恐怕就是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试点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